(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成为认识主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需要;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是由于实践的需要,作为实践改造的对象,才逐一地成为认识的客体.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不仅如此,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所谓人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1、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_什么是实践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环球观察
- 2、顶尖好手云集 2023广州田径接力公开赛即将举行
- 3、音乐MV《凡星》上线,歌声中讲述平凡却灿烂的“我们”
- 4、世界通讯!湖南省胸科医院召开第三方机构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 5、显示桌面快捷键不见了怎么弄出来呢(显示桌面快捷键不见了怎么弄出来)
- 6、微速讯:武陟县税务局:征纳双方“面对面” 共话税收谋发展
- 7、培优育强引领消费新升级 两部门发文开展2023“三品”全国行活动
- 8、业绩亮眼稳增长,股权激励彰显成长信心
- 9、播报:ST工智: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 10、招商中证白酒指数这个基金怎么样_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基金怎么样
-
环球时讯:“五一”期间 福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
2023-05-05
-
掌阅科技3涨停-世界热点
2023-05-05
-
搬迁公告!_全球球精选
2023-05-05
-
环球今亮点!动能强劲!中国假期消费旺盛 利好世界经济
2023-05-05
-
微动态丨如何不显示我的电脑、回收站等图标?
2023-05-05